江苏镇江:科技助力红茶产业创新突围
“这些红茶都很好喝,看成品茶,有本地小叶种茶叶原料,也有大叶种,制作工艺上有所差别。”“听了专家的讲课,收获很大,对以后的红茶制作方法有了新的思考。”10月12日,由镇江市人民政府、江苏省农科院指导,镇江市农科院等数家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七届镇江市农业科技嘉年华红茶专场活动”在丹徒区举行。活动现场不但举行了红茶成果推介,亚夫工作站揭牌仪式,还开展了地产红茶的专家点评和大众评审,用科技创新的传递为镇江红茶产业加速发展提供助力,活动赢得了现场从业人员纷纷点赞。
在茶产业成果推介交流中,江苏省茶叶体系首席专家王润贤教授、国家茶产业体系岗位专家陈亮研究员、福建农林大学郭雅玲教授、江苏省茶叶研究所徐德良所长、镇江市农科院马圣洲副研究员分别围绕江苏省红茶产业发展趋势、红绿兼制茶树良种、茶园绿色防控技术、红茶加工技术等做了专题讲座和技术推介。
刚刚获得2024年第29届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全国十大名茶”评选金奖的镇江市墅山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志豪在聆听专家的授课后表示收获满满。“红茶和绿茶制作工艺不同,对于肠胃不适的消费者更加友好,希望通过参加更多这样的活动,不断提高镇江本地企业红茶的技术能力和水平,为镇江市民乃至更大的消费区提供更加优质的红茶。”
茶产业是江苏丘陵地区优势产业,也是镇江市的特色农业产业之一。目前,全市茶园面积达7.75万亩,占全省15.4%。茶叶年产量1667吨,产值5.7亿元,名优茶更是占比达70%,亩均产值超7349元。全市拥有20多种茶产品,拥有各类茶叶生产主体300多家,其中规模经营茶叶企业100多家,带动2万多户茶农增收。
“目前,作为传统名优绿茶产区的镇江存在着一季有收、三季无利的现象,而类似的茶鲜叶资源利用率低、茶园管理粗放、茶品类单一等问题也是镇江乃至全省茶产业发展的瓶颈。”业内专家表示,为解决好上述问题,提升茶产业综合效益,红茶将日益成为今后一个时期茶产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和主攻方向。“红茶具有养胃护胃、抗氧化多种功效。随着国内消费习惯的改变和红茶市场的不断扩大,红茶的产量和消费量都在持续增长。”
据了解,目前镇江市年产红茶153.6吨,产值超过5000万元且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但红茶适制性品种少、加工工艺不易掌握等问题也制约了红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如何在技术上打破发展枷锁?加大产业技术的研发势在必行。
近年来,镇江市农科院茶研究团队围绕解决本地茶产业发展的难点问题,与江苏省农科院休闲农业研究所、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开展联合攻关,在红茶适制品种筛选及品质提升方面已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相关的研究成果。
“我们利用春茶后期和夏秋季鲜叶原料研发出品质优异的红茶产品及功能性产品,创新形成了适合本地生产实际的系列优质红茶制备工艺技术,在这些技术成果的支撑下,本地茶鲜叶的发酵性能显著改善,红茶品质、产量明显提升。”马圣洲表示,市农科院茶研究团队十分注重茶产业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通过理论+专业的系统培训,帮助推进一批茶产业技术能手快速成长,多名“新农人”先后在国家、省级农业职业技能大赛红茶制茶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例如,丹徒三泉茶场职工刘星星在全国茶叶加工(精制)职业技能竞赛(红茶)比赛中获得初赛江苏省第2名,决赛全国第6名的好成绩,被评为全国农业技术能手和江苏省技术能手;句容的茶产业新农人袁兴兴在茶叶加工(红茶)竞赛暨第六届全国茶业职业技能竞赛江苏选拔赛中获第1名,总决赛中获银奖;另有焦旭阳、张意等多名“新农人”获得省级奖项。这些新生技术力量将作为我们技术二传手,更好地加速技术的示范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市农科院茶研究团队积极与句容市、丹徒区及省内其他地区的茶企合作,开展工夫红茶加工技术推广工作,培训和指导当地茶企利用春尾茶和夏秋茶鲜叶原料加工工夫红茶,有效提高了茶园的单产效益。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据统计,采用市农科院红茶技术成果的茶园,在基本不影响名优绿茶生产的基础上,亩均生产红茶5-10公斤,新增纯收益超过1000元/亩,不但丰富了本地茶叶的花色品种,更为加快镇江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全媒体记者 周迎 通讯员 王敬根)
弘扬教育家精神 廉洁从教铸师魂
“科技要打头阵”,挺起强国“硬脊梁...
14岁少年骑电动车撞伤行人 监护人担...
镇江6家企业入选中国民企500强
快递突破“100亿”,“流动江苏”大...
版权声明:本文由张家港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